中国語  日本語

日对华友好团体遭右翼百般排挤
2012-10-10 09:43:5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日中关系的现状让许多相信友好是两国发展的基石并为此而奔走的人们都感到心痛和困惑。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紘一5日公开...

      “日中关系的现状让许多相信友好是两国发展的基石并为此而奔走的人们都感到心痛和困惑。”日中友好协会会长、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紘一5日公开呼吁日本政府尽快向中方表达诚意,从而推动两国实现对话。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日本对华友好团体的作用也突然备受瞩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友好团体曾经是中日交往的主渠道,并成为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力量。但随着日本右翼势力增强,这些团体面临各种指责和困难。如今在中日关系深陷低谷的时刻,这些对华友好团体在日本还有多大影响力,它们能改善两国的关系吗,这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猜测。

  日本政府缺少对华沟通的民间渠道

  “必须要改善当下的两国关系,希望中日政府可以实现对话。”10月5日,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加藤紘一公开呼吁日中友好人士为改善这种日中关系的现状而想出办法。加藤紘一称,至今为止日本政府所表述的“围绕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的主张,无论是作为现实,还是国际社会层面的论证,都缺乏说服力,无助于日中关系的改善。他强烈呼吁日本政府尽快有所动作,让日中两国间的往来和合作可以顺利进行。

  自从钓鱼岛事件后,日中友好协会等7个致力于两国友好事业的友好团体一直在奔走呼吁。对此,日本国内看法不一。“从来不反驳中国的日本人”,这是日本《产经新闻》网站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称,“在日中关系产生摩擦时,来自日本的访中代表团代表们没有人对中国提出反论的。没有人向中国方面指出‘中国方面的认识是错误的’”。文中的“访中代表团”指的是日前应中国方面邀请来华访问的日本友好7个团体。这些友好团体的访问因为正处于日中因为钓鱼岛而对立的期间,备受关注。“富士电视台”对日中友好7团体访华是否能真正改善日中关系表示怀疑,甚至在相关报道的新闻字幕后打上一连串问号和惊叹号。但《日本经济新闻》认为,在日中政府间隔阂无法消除的情况下,这些友好团体将重新成为双方交流的重要渠道。

尽管在网络上和一些媒体上,有不少右翼声音称,“日本不必担心和中国中断交流”、“日本不需要在乎中国”,但也有一些清醒声音认为,日本这次与中国的关系闹到这一地步很大原因是缺少与中国的沟通。《朝日新闻》称,日中友好7团体也许不会对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有所推进,对改善现有中日关系也可能少有裨益,但这也算是一次良好的沟通契机。

  一名研究中国问题的日本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随着民主党上台,日本政府在处理日中关系危机方面越来越显得毫无力量,更缺少像日中友好协会那样曾经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渠道(日本对华友好团体领导人多数属于在野的自民党———编者注)。在日中两国之间从民间到政府都没有完全建立互信的情况下,完全靠公事公办的外交很可能让双方陷入互相猜疑的怪圈。钓鱼岛纠纷就是因为野田政府错估了中国的愤怒所致。

  友好团体曾是日中交往主渠道

  在中日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前,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几乎都是日中友好团体推动进行的。这些对华友好团体可以说曾是中日交往的主要渠道。如日中友好协会是日本第一个对华友好民间组织。新中国成立仅十天,日本有识人士召开了日中友好协会筹备会议。1950年10月1日,日中友好协会正式成立,日本22个都道府县的代表和日本各政党、工会、学术界、文艺界、经济界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

  《每日新闻》称,这些对华友好团体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日中友好和交流。各组织的会长都是日本国会议员,许多曾经担任过外务大臣,参议院议长等,因此在民主党上台前,这些日中友好团体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有很大影响力。即使在2005年,因为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中关系冷至冰点,两国之间仍然能够保持“政冷经热”的关系。这和当时的执政党是自民党,而日中友好7团体的会长也多为自民党不无关联。此外,这些对中友好团体的首领中很多人都和中国政府高层有良好的私人关系,甚至可以直接通手机,所以一旦日中关系面临危机时总能事先紧密沟通,便于意见交换和相互理解。

  《环球时报》记者在日多年,与日中友好团体曾有不少接触,它们确实为推动两国关系,特别是民间交往做过很多事。不过,相比以前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他们的消息,近年来有关这些友好团体的消息越来越少。而且由于资金困难、成员老龄化和缺乏新鲜血液等原因,影响力逐渐减退,在钓鱼岛、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也很少发出有力声音。现在的日中友好7团体中,除日中友好会馆会长是民主党议员,其余各团体会长都属在野的自民党,他们在自民党内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7团体的现任领导人中,最年轻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高村正彦已经有70岁,年龄最大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则已84岁。

  日本对华友好团体的影响力随着日中关系的发展而起伏。日中友好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承认,目前协会会员的平均年龄大约在60岁以上,几乎没有年轻人入会。由于缺少年轻人的参与,协会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重问题,举办各种交流活动也很困难。记者日前打电话想采访日中协会。虽然已经是下午2时多,但是办公室没人接电话,而是转到了一个手机上。后来手机的主人打电话过来,当记者说明来意之后,他却表示什么都不知道。

  右翼势力大增让对华友好团体受到困扰

  近些年,右翼势力煽动日本国民的对华反感情绪开始增强,这让处于困境的日中友好团体更感到困难。《朝日新闻》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90%的日本人认为日中关系处于不良状态。这是该民调历史上最差的一次结果。根据日本内阁公布的调查资料,1980年日本人对中国抱有好感的人竟然多达78.6%。到了2010年,日本人对中国抱有好感度的则降低到20%。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右翼媒体则十分“兴奋”。在10月上市的《新潮45》杂志推出“中国和韩国这些麻烦的邻人”的特别报道。《周刊文春》杂志在10月连续推出中国特别报道,标题为“愤怒的大特集,让我们收拾中国!”。《周刊新潮》的10月4日也刊登表题为“日中‘冷战’———热爱中国的大人物这样说”的文章,把日本一些对华友好人士的“亲中”言论挑出来加以批判。对此自由学者谷川茂撰文指出,“这些媒体在把那些发言倾向于中国的政治家和经济人士当作靶子,当作罪犯来对待”。目前日中友好7团体就是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

  日中友好协会大阪分会的一位人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友好团体在日本的影响力是和日中间关系紧密相连的。以前在日中恢复交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中关系稳定,所以友好团体在日本民间的声望也比较高。但是后来日本政客出现了诸如参拜靖国神社、否定历史等行为,让日中关系紧张,同时日本民间也开始有一些对中国不很友好的评价,友好团体往往也受到攻击和指责。尽管如此,鉴于日中间经济交流的广泛,在常说的‘政冷经热’的局面下,友好团体还是能够做一些事情、发挥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在‘政冷经冷’以后,友好团体在强大的舆论面前,有时候主张得不到支持。假如日中民间彼此是对立的情绪,那么友好团体的声音就会减弱很多。所以希望日中友好,在这个大前提下,友好团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日本研究亚太关系的自由学者仲村澄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中友好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了日中友好,日中都应当去做一些事情,或者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但是有一些人只顾眼前的利益,不再去想更多长远的东西,哪怕是伤害彼此感情的事情。政治家的短视,以及现在过分追求利益的结果,让双方好不容易建立的互信、友好气氛统统消失。仲村称,他个人很不喜欢“政冷经热”的说法,因为这说明日中之间只有生意买卖,没有真正的信任和共同理念。他说,日中为什么不能将相互保持互信友好关系、发展多方位的交流也作为战略呢?那样就可以增强相互的理解,让政客们不能再随意煽动和制造舆论,不再能轻易改变日中关系态势。

  另一名日本学者说,以钓鱼岛纷争为起点,日中关系将进入一个摩擦丛生的新阶段。但正因为如此,那些真心想搞好日中关系的人也会不断出现。

 

相关热词搜索:对华 友好 团体

上一篇:中日钓鱼岛争端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危机
下一篇:二话不说 4名日本人上海餐馆被暴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