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日本語

日本“沙漠之父”84岁来到中国,带7300日本人种300万棵树
2017-06-29 11:01:34   来源:匠心之城    评论:0 点击:

一个坑,

一棵树,

一桶水,

这个日本老人,

坚持到生命结束。

远山正瑛

恩格贝,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

30年前这里风狂沙漫,

植被稀疏,

被称为不可治理的,

“地球癌症。”

30年后的今天,

这里绿树成荫,

果蔬菜园、牛羊养殖场遍布。

成了国家级的,

“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这个奇迹的创造,

首当归功于一位日本老人,

远山正瑛。

1991年,

已经84岁高龄的远山正瑛,

来到恩格贝治沙。

每年他要在那里,

住八九个月。

几乎天天出门种树,

每天种10个小时。

不管寒冬,

还是50度高温的酷暑,

他都在第一线植树、浇水。

起初在流沙上种树十分不易。

他带着志愿者,

用木棍砸坑,

固定沙柳条。

再一桶桶提水来浇,

一棵树至少浇上6桶,

往返12次。

而且严格遵守种树的步骤。

坑洞的深度和宽度、

摆放正中的距离、

树苗之间的距离、

土壤的松软程度等等,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偏差。

尤其是树坑,

为了保持水分,

必须要深挖80厘米,

少一厘米都不行。

在毫厘的较真下,

栽种成活率,

从50%提高到80%。

工作时的远山正瑛,

不容被打扰。

即使当地领导过去,

也要被晾在一边。

远山正瑛当年的住所(颜世贵摄)

记者去采访,

也得跟着他一同种树。

因为曾有日本记者被他骂:

“只靠报道,

世界是不会绿起来的。”

每年回日本,

远山正瑛还会四处奔走演讲,

为来中国治沙募集资金。

远山正瑛在日本做讲座

在最艰难的岁月里,

他变卖了老家多处房产。

还在日本号召,

“每人每周省下一顿饭”,

支援恩格贝。

还说如果恩格贝不变绿洲,

他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在他的感召下,

从1991年到2004年,

累计7300多名日本志愿者,

包括他的子女和孙辈,

一批批相继来到恩格贝。

种下了300多万棵树,

将30万亩恩格贝黄沙,

覆盖了三分之一。

功勋墙上写满了日本志愿者的名字

他将“癌症沙漠”治愈,

让恩格贝成了世界治沙的典范。

联合国授予了他“人类贡献奖”,

中国政府授予他友谊奖。

江泽民两次接见他,

内蒙古政府为他立塑像。

他还有个最大的愿望,

在恩格贝创办一所世界沙漠大学。

但这个愿望在他离开之前,

终究没有实现。

2002年回日本过年时,

远山正瑛摔坏了腿。

他是坐着轮椅,

飞回了恩格贝。

1993年,远山正瑛在恩格贝矿泉水井口

甚至刚落地,

就摇着轮椅,

直扑试验田。

后来腿伤渐重,

不得不回日本治疗,

但病菌最终感染到肺。

弥留之际,他说:

“我还想再一次站在沙丘上。”

2004年2月27日,

远山正瑛在日本逝世,

享年97岁。

根据他的遗嘱,

一半骨灰,

被送到了恩格贝埋葬。

远山正瑛,

1935年曾留学中国,

研究农耕文化和植物生态。

在北京留学的远山正瑛和妻子

1936年他在库布齐沙漠,

买下一块试验地。

但战争爆发,

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回到日本,

把24万公顷的沙丘地变成了良田,

让日本从此无沙漠。

被日本人奉为“沙漠之父”。

青年时期的远山正瑛

1972年,

他终于又得以,

进行中国的沙漠绿化研究。

1980年他与中国科学院合作,

在黄河上游的沙漠上,

栽种葡萄等植被。

他还到过甘肃、宁夏等地,

但是“中国的沙漠治理专著不少,

实干的人却不多。”

1991年他到恩格贝,

遇见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中国人,

便决定将接下来的人生,

都交在这里。

回看他的治沙生涯,

有一半时间都奉献给了中国。

是为了完成年轻时的梦想,

也是因为对中国的愧疚。

远山正瑛纪念馆和雕塑(颜世贵摄)

他曾不止一次说,

自己是在用树向中国人道歉。

并且感召着,

一批批真诚的日本人前来。

日本志愿者

在他去世后,

那些日本人也仍继续,

为中国的沙漠化治理出力。

铭记历史,不忘仇恨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记住,

这个国家的一部分人,

无条件的帮助我们,

做了这么伟大的一件事情。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人种 中国

上一篇:日媒:安倍阁僚接连失言遭批 引发日本政府不安
下一篇:日媒:华为将在日本投资50亿建第一家工厂(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