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日本語

反思甲午战争120周年
2014-07-18 09:57: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甲子轮回,今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1894年,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这是一场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导致

    甲子轮回,今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1894年,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这是一场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导致了中日两国命运的改变:胜利者迈入了近代列强的行列,但之后日本帝国的野心不断膨胀,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陷入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给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而失败的一方,中国不仅承受割地赔款,最为重要的近代工业化进程也被拦腰打折。世界排名第七号称亚洲第一且刚刚开启的近代化进程亦被拦腰打断。当时清政府号称亚洲第一大舰队的北洋水师灰飞全灭。中国也正式走上半封建半殖民的悲催境遇。

  现在,中日两国又重新面对着新一轮的竞争。日本在东海非法拦截我侦察机正常巡逻、日本媒体刻意炒作“中国威胁论”、安倍执意“拜鬼”并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的步步紧逼激起了中国灵魂深处最痛楚的历史记忆。

  马克思说过:“一切历史事实与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会重演。中日之战的战争将会再一次爆发。

  回首甲午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吸取有海无防的教训,花大价钱建造了亚洲一流的军港,拥有当时亚洲最大铁甲舰和最强大的海军。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但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10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万3千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万2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并最终获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

  甲午一战,大清掉以轻心,以泱泱大国的心态傲慢应对来自“东方的太阳”(日本国旗)。这一仗为什么输?输在“泱泱大国 我为中心”的狂傲态度上。120后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日本步步紧逼的态势下,我们将如何面对日本?日本右翼分子期待再一次发动战争来恢复亚洲“老大”的地位,他们能做到吗?

  反思日本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处境,欧美列强又开始觊觎日本。这才使当时的日本上层觉得,如果不建立近代化的国家观念,日本将会陷入国家兴亡的边缘。而日本人吸取了欧洲人当时的观念:如果不想被殖民,那就要殖民。所以,日本就有了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

  明治后,日本一直要求与朝鲜修订条约而长期未果,恼羞成怒,派军舰到半岛沿岸测量,双方交战,日本增派军舰,1876年终于迫使朝鲜签订《日朝修好条约》。其实,在此前1871年,中(清)日虽然签订了修好条约,但琉球王国的归属未定。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1879年日本入侵并吞并琉球。而大清的北洋水师,又成为日本加紧军备扩张的下一个借口。

  日本真正的目的,在于排除清政府对朝鲜的控制,取而代之。他达到了!而日本以甲午战争为契机,以令中国不可思议的速度,跻身世界列强。一战定国运,对日本的反思令我们

  不寒而栗。

  日本近代战争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海战史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美太平洋战争。而对于中国而言,近代最大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次海战,就是甲午海战,还打败了。

  日本从来就是制海权决定国家命运。元代,席卷欧亚的蒙古人跨海远征,如果不是“神风”的眷顾,蒙古人的铁骑一样会踏遍东瀛;明代朝鲜的壬辰战争,在中朝海军不断的打击下,日本海军的制海权逐步丧失,露梁海战,一战将日本军队打死三分之二;而近代,甲午战争始于丰岛偷袭战,日本不宣而战,大东沟海战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走向,威海攻防战更是确定了甲午之战的胜局;日俄战争,日本海军雷击舰偷袭旅顺,而当东乡在对马海峡升起Z字旗的时候,俄国沙皇的“救援舰队”注定了全军覆灭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进攻青岛港占我山东,攻掠太平洋上一切德国殖民的诸岛屿;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又是始于偷袭珍珠港。日本海军历来是日本向外扩展的急先锋和决定性力量。近代以来,其每次战争,都是始于海军,止于海军。那么未来呢?

  反思我们

  甲子一轮回,中国的皇帝早就成了历史书中的人物,男人们的大辫子也只有在博物馆中才能看到,而早已经当时扬起的大清“黄龙”舰队旗也早已经被取代。如果从海战战术角度来看,我们应敌时不应该摆那个至今都被人误解的“雁行阵”;假如定远的舰桥没有坍塌,使得丁汝昌一开战就退离指挥席;如果我们能有储备更多的炮弹;假如邓世昌驾驶着致远撞沈了吉野;假如方伯谦没有率济远遁去,把海战进行到底;假如我们的鱼雷艇发射的鱼雷没有射偏,命中了西京丸……假如这一切假设成立的话,甲午战局会真的大逆转吗?

  从战术角度来看,我们在吨位、装甲、大口径主炮数量上与敌人各有千秋。定、镇二舰遭敌围攻五个小时,中弹无数而不沉,敌人有多郁闷可想而知。我们在机动性、速射火炮的数量等等方面不足,但这些并不是影响海战胜负的主要原因,至少这不并是“全军覆灭”理由。

  从战略看,李鸿章对于他亲手创建的这样一支“北洋水师”战略打击的作用,规划是完全错误的。相比于日本海军把大海看做通往中国大陆的桥梁,把争夺制海权作为掌握对华作战主动权,从而主动地寻求同北洋海军主力进行决战强烈意识,中国海军却把海洋简单地看作防御的屏障,把海军消极地当作运输船队的护航手段和要塞防御的辅助,毫无寻求主动出击的观念。早在1872年,李鸿章就表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这种主动放弃争夺制海权的错误军事观念在整个甲午战争中处处体现,战略战术运用失当,作战自然难逃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是一场制海权决定战争结果的战争,而大东沟海战的失利,使得我们彻底丧失了对制海权的争夺,从而任由敌人在海面驰骋往还,想在哪里登陆就在哪里登陆,想攻击哪一点就攻击哪一点。进而使得日军可以在不设后方防守的要塞一一陷落,要塞的陷落更使得原本还有50%在海战翻盘的希望彻底破灭!因为北洋水师在要塞港内全被用日军缴获的克虏伯大炮击毁了!

  假如中日再次爆发战争中国会胜利吗?

  甲午一战,大清输在掉以轻心,输在尾大不掉;输在国力空虚,输在老大帝国的傲慢上。

  而如今日本汲取旧海军的经验教训,积极重建。日本战后海上(海上自卫队)实力并未衰落,并仍呈上升趋势。现在的日本海军已拥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现有的50艘驱逐舰全部装备“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就其数量而言,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并且装备有8000吨的宙斯盾系统“金刚”级导弹巡洋舰和“大隅”“出云”级准航母,还拥有50架世界上最优良的P-3C反潜巡逻机。另外,还拥有专门的反潜作战支援部队。日本海军人员的素质和训练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加上优越的地理条件,日本仍是亚洲海军大国。

  100多年后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当年贫瘠的大陆。中国国力早已经不再局限于亚洲,太平洋。但现在我们的需要面的是,在未来如何能动地主动的掌控中日局势,防止日本发动新的一次甲午战争。

 

    全球化的进程也促进了中国对海权的渴求,要维护国家安全,为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近年来外电认为,中国非常重视海军建设:舰艇吨位逐渐增大,90年代以后造的驱逐舰都有远航能力;中国也是全球五个拥有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出海口是可怜的,一个国家没有足以保卫其海疆的海军是可悲的,一个大国对海洋没有清醒的认识是可怕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经受的所有劫难和耻辱都来自海上。对于中国的海军来说,甲午海战也许不需要特别的纪念,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忘记。120年来,没有一代中国海军军人能够忘记,大东沟之役那五个小时惨烈苦战的每一幕。他们应该永不敢忘!

  对于日本,一场合适的战争既能让日本走上正常国家道路,还能再次阻止其打乱中国的崛起进程。

  历史告诉中国,日本社会中具有这样的危险基因与帝国冲动,并且日本时刻都在做细致的准备,只要有机会,它就会牢牢抓住,并狠狠地咬上人一口。百多年以来的历史,已经多次印证了这一点。

  天苍苍,海茫茫,海之上,国有殇!



 

相关热词搜索:中日

上一篇:杜平:安倍视中日关系为儿戏 料中方不上当
下一篇:歼20换强力发动机前对F35无优势 F35令中日失衡

分享到: 收藏